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创新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2014暑假社会实践专刊】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之社区青少年需求满足与增能行动

发布者:佚名 [发表时间]:2014-07-20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7月12日,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之社区青少年需求满足与增能行动正式开始。法学院社会组织孵化小分队第一站选定了三个机构,它们分别是浦口区银杏树老年人服务中心、浦口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以及栖霞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通过一系列的采访与沟通,实践小队最终了解到了这些组织各自丰富的发展历程。
    银杏树和康复中心均为民办非营利型的组织,虽都是由浦口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孕育而成,但这两者的发展实况各具特色。银杏树主要针对烈士塔社区的老人提供服务,该机构别具匠心地推出“虚拟养老院”等特色性的服务方案,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使老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方便。残疾人康复中心是由原南京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儿童康复部发展而来的,服务对象主要是0-6岁的儿童,成立至今已累计治愈三百多名残疾儿童。这些民非型社会组织受到政府和培育中心的大力支持,但在另一方面,社会人士对这些组织的关注及企业的资助显得十分不足,尤其是缺少长期性、持续性的资助。
    对于社会组织如何处理好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实践小队队员访问了原爱德基金会的“元老级”人物岳耀蒙先生。通过与岳先生的交谈,实践小队得知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社会组织孵化器”,它是政府积极调动、合理整合社会资源的一种新型手段,尤其在企业资源方面,政府正在努力协助这些企业家们将部分资金利息转用于每年的民生建设工程上,为企业塑造良好形象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前行做出一份贡献。在讲解过程中,岳先生以爱德基金会为例,指出爱德只对有发展潜力、有明确发展目标的社会组织进行针对性的孵化,由此可见,组织培育的成效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实践小队也呼吁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能够关注这些正在成长中的社会组织,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这些组织大都诞生于一个为特定群体服务的想法,或是帮助弱势群体的念头,实践小队有理由相信,来自更多人的爱心将会协助他们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