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扬州8月18日电(通讯员 何云静 丁倩倩)自步入21世纪,如何保护和传承非遗逐渐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各个省份都积极响应,但是产生的效果却不同。为探寻地域性非遗的市场现状,8月8日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新群汪汪大队”来到了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开展实地调研。
8月8日上午,团队成员走进486非遗集聚区。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坐落于人来人往的个园对面,486非遗集聚区可谓是门可罗雀。据团队成员的不完全统计,园区里共有50家店铺,其中21家店铺已经倒闭,剩余的29家也鲜有顾客进出。为了解开这令人迷惑的现状,团队成员与各个店铺的老板进行亲切地交谈。据店铺老板的介绍,目前园区内人流量极少,大部分的漆器和玉雕订单都是公司或单位进行采购,用来装饰,也有专业人士用来收藏,但是鲜少有游客来参观购买,这显然与486非遗集聚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集“展示展演、休闲体验、交流交易、创意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的定位不符。虽然这与印象中玉雕与漆器的昂贵的价格和大尺寸、大体积脱不开关系,但园区内精致小巧的玉雕和漆器也是数不胜数,例如各个生肖的玉雕和漆器摆件、漆器的饰品妆匣、玉镯、玉坠都十分地精美,而且价格也不高,却依旧鲜少有人购买。由此可见,真正的原因是玉雕和漆器这些非遗产品脱离群众生活,没有真正融入群众,导致群众不了解,故不敢轻易购买。
通过采访园区的负责人,团队成员们了解到目前园区最大的困境就是知名度低,大部分游客不了解扬州地区的非遗产品,也不了解扬州的非遗聚集区。由于扬州的工艺美术馆没有宣传到位,以至于许多本地人都不曾了解,更少有游客来游玩,一直未充分借助扬州繁荣的旅游产业带动非遗集聚区的发展。其次,园区内已有的设施没有得到好好的维护,导致许多极具观赏性的玉雕和漆器在角落里蒙尘,预期的特色服务文化互动体验区和非遗项目体验课程没有得到落实,降低了园区的吸引力。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亲身体验到了扬州地区非遗的魅力,也了解到了目前486非遗集聚区的发展困境,目前扬州486非遗集聚区正在联合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举办“寻找1000位非遗守护人”的活动,试图打开486非遗集聚区的知名度。无论是园区内的负责人或是店铺老板都在为宣传扬州非遗贡献力量,大学生群体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将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团队成员观摩漆器家具 何云静摄

团队成员采访店铺老板 丁倩倩摄

团队成员与美术馆游客交流 丁倩倩摄

园区打卡活动的证书和礼品 何云静摄
投稿:应用数学学院 何云静 丁倩倩
审稿:应用数学学院 张靖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