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经济学院:南财学子探访东林子,发掘土地政策新篇章

发布者:经济学院 [发表时间]:2023-08-22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百舸网连云港8月3日电(通讯员 张玉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事关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优化乡村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土地收益权,涉及农村、农民问题。为考察不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水平对农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认知及意愿的影响,7月20日下午,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兴欣”暑期实践队4名成员前往柘汪镇东林子村,走访当地村民、村干部,探索当地土地入市模式,探讨该村近年来乡村振兴背景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基层制度和创新经验。

东林子村,位于连云港市赣榆的东北部与山东省日照市接壤毗邻连云港(柘汪)临港产业区,倚傍海之优势,农、渔、盐三业较为发达。现为县级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四星级党建示范点、省级爱民固边模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团队首先来到东林子村村委会,与相关负责人交谈后,整体明晰了东林子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情况,并请村干部填写相关调查问卷。在与村干部李娟女士的访谈中了解到,该村积极响应土地政策,早在2005年,种地收入不高的村民已经开始积极参与土地流转,至2016年,全村一千五百九十多亩地已全部流转完成。关于土地入市方面,李女士表示:“一共只有一家入市,共55.44亩,现已全部使用。”目前已经入市的土地被用于建造工业园区,推进工业与东林子村原有的农业、渔业、盐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生产效率,有效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收益。

图为团队成员对村干部进行访谈 张玉璐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东林子村的乡镇建设也有着积极作用。随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的深入推进,东林子村在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坚持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李女士向团队成员解释到:“所有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无论其土地是否入市,都能获得流转土地补贴,村委会收到的土地补偿款基本用于村民的生活、养老和社保。”团队调研发现,东林子村80%的村民已住上楼房,道路两侧全部修建了下水道,主要道路全部亮化,公共服务设施健全。

此外,为了贴近村民生活,了解农户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最真实的认知,团队挨家挨户邀请当地居民填写问卷。团队通过对问卷进行数据整合,进一步系统地厘清了当地村民对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的认知情况。村民刘先生表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村子里很少有人种地,大部分都去了村旁的工厂里工作。”队员们从调查问卷中知悉得益于当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政策的逐步推进,东林子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升。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研 张玉璐

 最后团队成员在李娟女士的带领下寻访了东林子村村史馆,了解到该村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变化的历程。村史馆共分为八个板块,分别是村情篇、党政篇、百姓生活篇、经济篇、教育篇、文化篇、烽火年代篇和新农村建设篇,以图文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东林子村在进行村庄建设以来所产生

的巨大的变化。

图为村干部为团队介绍村史馆 张玉璐

调研出结果,实践出真知。在东林子村的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党和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努力的拼搏精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在东林子村的成功运用,足以看出乡村振兴值得更多的期望与等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部署。土地政策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改革不仅需要完善顶层设计,也需要总结底层逻辑。改革创新的最大活力蕴藏在基层和广大群众中间,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绕不开深入调查农户意愿,在了解农户满意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入市改革政策。接下来,小队仍将逐步推进更多地区深度调研、为农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意愿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通过调研分析,探索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提出详尽可行的建议。

为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合影 张玉璐

 

投稿:经济学院 张玉璐
审稿:邢丽婧、潘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