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宜兴8月2日电(通讯员 王蕾 秦嘉悦)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探索我国高质量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澄明其现实诉求成为首要之义。为了探求三孩政策背景下,普惠托育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育教于乐,托付未来”暑期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24日在江苏省宜兴市开展实践活动,对托育机构进行线下调研和走访考察,真切体会托育机构的教育模式。
落木识秋,韶光无影
在采访之前,团队成员了解到国家已经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战略规划等不断提升婴幼儿托育服务质量,助力了托育机构的普惠,使得托育机构不断进入大众视野。为了从机构成立者角度真切了解托育机构的发展前景,成员们与均陶托育机构创建人陈老师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陈老师从家庭需求,婴幼儿心理生理需求,政策支持三方面向大家展示托育机构的光明未来。整个团队意识到0至3岁孩子的家长已经从80后逐渐过渡到90和00后,这些家长观念和过去不同,希望孩子能够得到更专业的照顾。对于大多数爷爷奶奶等家长而言,他们有一定的教育孩子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已经落后于时代,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育儿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让成员们相信以后国内的托育行业在未来几年一定会有迅猛发展,“遍地开花”。
寓教于乐,化教于心
通过观察小朋友的行为表现以及聆听陈老师的一些介绍,队员们打破了对托育机构的传统看法。托育机构不是专门的培训机构,而是将孩子作为自由人,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一股清泉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例如老师们不会命令式地教育孩子们要将鞋子摆放整齐,而是告诉他们一对鞋子是好朋友,它们分开的最大距离是走路的时候,停下来的鞋子要手拉手站在一起。如此生动有趣的教学,不仅教会小朋友将鞋子放好,也温暖了队员们的心。机构也会设计一些游戏,以有趣的方式告诉小朋友们生活做人的大道理。教育者,养人性之事业也。即使是婴幼儿时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镌刻在每一寸光阴之中的。学生的成长就像幼苗生长,只有沐浴老师给予的温暖阳光与清澈雨露,才能更好地向阳生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在与陈老师的交谈中,团队也了解了托育机构的发展压力。首先是招生问题,一方面机构的存在正面推动政策落实,减轻育儿压力。另一方面,三孩目前还是极少数并且出生率也在下降,无法预知以后的生源情况。其二是经济问题,托育机构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高昂的费用成为家长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疫情的冲击,社会经济不景气,家长对此担忧较多。这或许不仅需要政府的帮助,也需要托育行业自身的创新挖掘其优势。陈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到他们招聘“母亲”作为老师,因为她们有一定的育儿经验,善于以母亲的角色来教育孩子,这算是一个创新之举,为有安全担忧的家长提供一份保障。这给予团队启示,在有关政策的辅助下,托育机构可以从家长需求出发,挖掘独特优势助力托育行业的发展。
成员们在这次实践中受益匪浅。通过与陈老师的深入交谈,成员们了解了托育机构的开办理念、政策意义以及教育模式,让队员们更加意识到一个行业的发展不仅依靠的是外力还有内生动力。“如果生生不息、丰厚滋养的根与魂,如何在波涛汹涌的社会激荡中站稳跟脚?”托育机构欲未来实现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也要从自身出发发展潜能,唯有拨雪寻春拾芳华,方能烧灯续昼迎新生。
图为陈老师向队员介绍班级开设的活动。 通讯员 秦嘉悦 摄
图为陈老师与队员进行交流访谈。 通讯员 秦嘉悦 摄
图为陈老师与团队成员合照。 通讯员 秦嘉悦 摄
投稿:经济学院王蕾
审稿:唐昊、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