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人生,关于生命的见解对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极具借鉴意义的。学者郭院林从人生的发展、乐生的追求以及生命的终极意义三个不同的层次,详细阐述了孔子的生命观并指出“乐天知命”的态度是孔子生命观中最为突出的特点 。
据相关学者调查研究,如今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生命教育文化的缺失。纵观我国思想史,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生死观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一门生命哲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内涵,可以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因此,7月10日我校“探索孔子生命观暑期实践团队”走访了山东曲阜—孔子的故乡。
孔府遇孔亲
团队来到具有浓厚儒家传统文化的名城曲阜,走访了孔庙。在孔庙里,团队有幸采访了孔子的一位旁系亲属,她绳其祖武,对孔子的学说颇有研究,对孔子的生命观有着独特的见解。
孔女士表示:孔子对待生命的理解有很多层面,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两点,第一:他重生轻死,强调人生短暂,珍惜生命。第二:以孝道为本的家庭生命观。
孔女士又谈到:除了生命,其他的都不过是禅口中的“色”罢了,色即是空。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启示我们要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为前提,孔子反对“暴虎冯河”也是这个道理。对于孝道生命观其实就更好理解了,“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些句子都无不体现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其实是带着责任来的,我们代表的不仅仅只是我们自己。
和孔女士的交谈使团队获益匪浅,同时团队也总结得出,孔子生命观运用于心理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团队成员蒋健宁采访孔子旁系后人孔女士 柏芸芸 摄
与学者对话
于“孔子的生死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探寻的大多是中国学者,他们对于儒家学说著作做出了众多深刻的分析,努力地总结先秦儒道的精髓而为当代大学生的培养提供丰富而有力的思想资源,事实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先人伟大的智慧,若将其作为当代思想教育的源泉,它将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在古今结合的探寻中不断的提供精神给养。
学者汤一介的研究指出孔子生死观对当代大学生树立终生德业观有很强的指引作用;学者郭院林从人生的发展、乐生的追求以及生命的终极意义三个不同的层次,详细阐述了孔子的生命观并指出“乐天知命”的态度是孔子生命观中最为突出的特点; 学者赵迎华对儒家经典中所指引的“珍视生命”“杀身成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仁者爱人,天人合一”等生命观具体分析并对应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六艺园孔子向学生讲学图 陈曼 摄
问卷调查分析
问卷共设置了21题,包括压力来源,近期生活状况,个人情绪以及对生命观的理解等多方面内容。调查显示,(多选)大学生近期最大的压力来源是学业繁重(占65.5%),其次是个人存在感低,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占41.8%),还有主要压力来源是家庭社会地位不高,经济状况不佳(占32.7%)、社会人际交往问题(占30.9%)、个人社会地位不高,经济状况不佳(占27.3%)、就业问题(占25.5%)。
可见随着改革,当代大学生的学业越来越繁重,在大背景下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成为很多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而社会人际交往问题也不容忽视,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大难题,家庭、个人社会地位不高,经济状况不佳的客观物质条件也成为大学生的压力。大学生承担着来自多方面不同的压力。
对于孔子生命观的简要阐释,45.5%的大学生感触最深的一项是“尊重生命,敬爱生命”,20.9%的大学生感触最深的一项是“珍惜生命,热爱生命”,18.2%的大学生感触最深的一项是“仁、礼、中庸三位一体的生命观”,14.6%的大学生感触最深的一项是“乐天知命”,0.8%的大学生感触最深的一项是“杀身成仁”。
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感到不满意,情绪低落。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可喜的是,大多人还是会选择尊重生命,敬爱生命。
对孔子生命观的理解柱状图 柏芸芸 摄
调研小结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处在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过渡时期,处在身心发展的剧变时期。不顺利的人生境遇给部分大学生带来不易疏导的内心压力,部分学生不尊重生命、不热爱生命、不珍惜生命。因此,我们着力于对大学生群体中自杀率高现象、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的解读和对改进大学生生命教育措施的找寻。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生死观,不管是从道德层面来理解,还是从人道主义角度来看,其价值和意义都非常大。生命教育的根本是对博爱的追求,体现的是对人物共存、天人合一、从善如流的唯物主义境界的追求。把孔子的生命观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对优秀文化的一种回归和传承,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构筑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团队成员合影 陈曼 摄
通讯员 陈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