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调研“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创新机制,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智保丝路”调研团队一行五人,于2025年8月20日赴江苏省南京市平安金融中心开展专题调研。平安金融经理钟拓、负责人张雪园接待团队并举行座谈,系统介绍了平安产险在服务“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保险产品创新、科技风控体系、全周期风险管理实践,以及平安健康险智能理赔实战应用和安全保障。
保险+服务”新模式,护航“一带一路”重大项目
钟拓经理以平安产险近年承保的 “一带一路” 重点项目为切入点,深入解读保险公司如何通过 “保险 + 服务” 一体化模式,为中国企业 “走出去” 保驾护航。他特别以平安全球首席承保的巴基斯坦巴沙大坝工程为例 —— 作为 “中巴经济走廊” 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在建工程,该项目保险金额高达 26.5 亿美元。
“平安产险不仅为项目量身定制一揽子工程险保障方案,更依托‘平安守护者行动’,提供驻点风险监理、安全生产专项培训、InSAR 干涉雷达沉降监测等科技化增值服务。” 钟拓经理介绍道,这套组合模式实现了从项目承保到风险管控的全流程赋能,有效提升了重大工程的抗风险能力与运营连续性,为 “一带一路” 基建合作搭建起坚实的保险后盾。

图为钟拓经理为团队成员解答“一带一路”保险安全性问题 王怡然 供图
科技风控体系成核心优势,鹰眼系统实现全球灾害预警
座谈会上,团队重点关注平安自主研发的“鹰眼系统”及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应用。据悉,该系统已迭代至3.0阶段,整合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物联网等多项技术,可实现灾前72小时预警、灾中应急响应和灾后快速理赔。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鹰眼系统已在全国预警自然灾害25.9万场,发布预警信息42.6亿条。而今年发布的“鹰眼系统”海外版——EagleX具备风险地图、灾害预警和卫星监控等功能,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服务。借助EagleX,创新应用卫星遥感与InSAR沉降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施工区山体形变隐患,并采取人员撤离、设备转移、边坡加固等措施。鹰眼系统的应用与完善,充分体现科技赋能对跨境保险风险管理的关键作用。
智能理赔系统提升服务效能,AI重塑保险服务体验
为进一步向团队展示智能理赔中AI技术的运用,平安保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了平安健康险在理赔自动化方面的实践:通过OCR识别、医保数据对接、AI疾病判定等技术,理赔流程实现大幅提速。
负责人张雪园表示:“目前70%的案件可在两天内完成结案,简单理赔如‘会员宝’可实现AI自动理赔,团体保险因其复杂性系统自动审核率接近50%,预计到未来年底达70%”。这一进展不仅大幅提升用户体验,也凸显AI技术在优化保险服务生态中的巨大潜力。
交流环节,团队成员围绕“一带一路项目保险痛点”“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保险”等问题踊跃提问。成员们表示,此次调研深刻感受到“保险+科技”深度融合,明白了在‘一带一路’复杂多元的项目环境中、保险公司要想成为贯穿项目全周期的风险管理伙伴,保险服务的科技含量和生态协同能力至关重要。(通讯员 王卓群 包梦钰)

图为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智保丝路”团队成员合照 王怡然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