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践行劳动精神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养老院志愿服务活动队”于2025年8月7日至8月20日,在盱眙县振兴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青春筑巢”暑期养老关爱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调研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形式,为院内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完成环境微改造,并推动高校青年在基层一线体悟劳动精神、践行社会责任。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为养老院老人送去关怀,改善居住环境,并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传递对养老事业的关注。
初入养老院:用陪伴搭建心灵桥梁
八月的盱眙县暑气渐盛,振兴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却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8月7日上午,团队成员抵达盱眙县振兴养老服务中心。队长石玉婷带着队员们走遍了养老院的活动室、宿舍、餐厅等场所,与院长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老人们的生活作息、健康状况及实际需求。这些需求被一一记录在案,成为后续活动安排的重要依据。在完成前期细致的实地考察和物资采购后,志愿者们首先将采购的牛奶、水果等物资送到老人手中。在第一周的情感陪伴环节中,志愿者们与老人交流,倾听老人们的心声,给予其心灵的慰藉。志愿者们围坐老人身旁,静静聆听往昔故事,从烽火岁月的热血豪情,到平淡日子里的柴米油盐,每一段经历都是岁月馈赠的珍宝,志愿者们沉浸其中,细心倾听,让老人们感受到被倾听、被重视。
除了倾听,志愿者们还准备了《人民日报》和养生类书籍。法学专业24级的郭沁宇为视力不佳的老人们读报,从暖心故事到时事新闻,老人们凑耳细听,分享声与应答声在暖光里慢慢漾开。
图为志愿者为老人读报分享时事新闻 郭沁宇 供图
暖心服务:从生活照料到健康守护
进入第二周,志愿服务转向更具体的生活帮扶。8月14日上午,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志愿者们帮老人们理发,修剪指甲等。卫生清洁工作中,志愿者们手持工具,认真细致地打扫每一个角落,擦拭每一处灰尘,队员们不放过床底的杂物,精心整理衣柜里的衣物,为老人的居住环境带来焕然一新的变化,更用行动诠释了关怀与责任。在安全与健康关怀环节,团队特别准备了防跌倒科普手册。志愿者们结合手册演示:“爷爷您看,起身时要先在床边坐30秒,站稳了再扶着扶手走。”随后,志愿者们教老人做简易养生操。此外,团队还带来血压仪,为20多位老人测量血压,并记录数据交给护工。
图为志愿者手持工具打扫卫生 石玉婷 供图
实践感悟:在奉献中收获成长
8月20日,活动接近尾声,团队成员在养老服务中心的小会议室里分享感悟。“以前觉得志愿服务就是帮忙做事,现在发现倾听比做事更重要。”石玉婷说,老人们讲完往事时眼里的光,让她明白陪伴的真正意义。高票佳说:“被人惦记就是福,我终于明白我们做的小事对老人来说有多珍贵。”
此次活动不仅给老人带来了关怀,也让志愿者们有了新的认识。“有位奶奶说,她女儿在外地工作,我们来就像家人来看她。”郭沁宇说,“这让我意识到,养老不只是机构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
活动期间,团队拍摄了照片和视频,记录下老人与志愿者互动的瞬间。这些素材将通过发布社交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希望吸引更多人关注养老事业。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青春筑巢”团队于2025年8月在盱眙县振兴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的两周实践,是一堂扎根社会的成长课。队员们带着物资与热忱而来,最终却被老人们教会了何为责任与担当。
通过此次调研,情感陪伴中的那些瞬间让志愿者们明白,新时代青年的善意不该是匆匆打卡的形式,而要化作耐心倾听的姿态。当郭沁宇为视力模糊的老人读报时,那些被一字一句转述的新闻,成了连接两代人的桥梁。
此次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传递出的关爱与温暖将一直延续。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队员们会把这份关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老人感受到青春的力量。”
复盘时,队员们共识渐深:未来,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不在空谈理想,而在解决社会痛点,躬身做事。团队成员记录下老人的期盼,也埋下了长期关注养老问题的种子。这场实践让队员们清晰:所谓社会主人翁,就是把他人的需求放在心上,让青春的温度,真正抵达时代需要的地方。(通讯员 郭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