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的豫南大地,暑气蒸腾却难掩生机。8月19日至21日,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知行践初心,服务暖基层”团队带着对乡村的热忱与专业的坚守,踏上了河南省驻马店市瓦岗镇的土地。这支由学院安奕菲、高逸凡、王婷婷、王阿朵四名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下称“数”践初心团队),以“深入乡村肌理,用知识温暖基层”为理念,将数学专业特色与基层需求深度融合,在三天时间里完成了一场扎根大地的青春实践。
深入乡镇政府,沉浸式体验基层工作
在政务服务窗口,成员协助工作人员为村民办理社保查询、补贴申领等业务,亲身体验“一站式”服务的流程优化成果,同时也发现部分老年村民因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导致办事效率较低的问题。在数据统计岗位,成员运用数学专业知识,协助整理全镇农业生产数据、人口结构变动信息,通过Excel函数公式简化计算步骤,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精准数据支持,这一过程让成员深刻理解“基层工作无小事,每一组数据都关乎民生”。
此外,团队深入乡村走访,参与矛盾调解、环境整治巡查等一线工作。在调解两户村民的宅基地纠纷时,成员见证了基层干部以“情理兼顾”的方式化解矛盾的过程;在巡查村级道路卫生时,了解到农村环境治理中“长效保洁机制难维持”的现实困境。这些经历让团队直观感受到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也为后续宣讲活动的精准开展积累了现实依据。
聚焦思政引领,举办红色主题宣讲活动
结合前期调研中发现的“乡村青少年家国情怀教育需强化”的问题,团队联合瓦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8月20日上午举办“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主题宣讲活动,吸引当地中小学生及部分村民共80余人参与。
宣讲环节后,团队成员以“身边的变化”为切入点,用数据对比的方式与青少年互动。成员安奕菲展示了瓦岗镇近十年的道路硬化率从35%提升至92%、义务教育巩固率从80%提高到98%的统计图表,用数学视角解读“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变化”。活动最后,团队向参与青少年赠送红色故事绘本与文具,鼓励他们铭记历史、努力学习,未来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立足专业特色,开展“数智启梦”知识普及
针对瓦岗镇乡村教育中“课外知识匮乏、数字化教学滞后”的现状,团队于8月20日下午在瓦岗镇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数智启梦”知识普及活动,面向当地30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设数学应用、暑期安全两门课程。
数学应用课堂上,成员王婷婷摒弃传统课本教学模式,以“农田面积测量”“集市买卖算账”等农村生活场景为案例,讲解长方形面积公式、比例换算等知识。当讲到“用步长估算宅基地周长”时,孩子们纷纷起身用脚步丈量活动中心的场地,现场互动热烈。有学生表示:“原来数学不是课本上的数字,在地里、在集市上都能用得上!”
图为“数”践初心团队向当地孩子讲解溺水的危险性 安奕菲 供图
图为“数”践初心团队向当地孩子讲解心肺复苏相关知识 安奕菲 供图
活动结束后,团队向孩子们赠送科普书籍、计算器等学习用品,并留下联系方式,承诺后续通过线上方式解答学习疑问。
梳理实践成果,深化基层服务思考
实践进入尾声,团队在瓦岗镇政府会议室召开总结会。
在宣讲与知识普及方面,团队收集到13条学生与家长的反馈意见。“希望多讲本地红色故事”“数学课堂能不能多结合种地、算账场景”“安全课想要学防诈骗知识”……成员们逐条记录,王婷婷在笔记本上规划:“下次可以设计‘红色数学’课程,用革命故事里的数字出题;安全课可以增加农村常见的诈骗案例讲解。”王阿朵则提议建立“线上辅导群”:“孩子们的学习疑问不能等,我们回去后可以固定时间线上答疑,还可以分享数学趣味视频。”
回顾三天的实践,每个成员都有深刻感悟。“以前觉得数学就是公式定理,现在发现它能帮村民算收成、帮政府做统计,专业价值在基层有了温度。”王婷婷感慨道。王阿朵则说:“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我们不仅教孩子知识,更从村民、干部身上学到了坚韧和担当。”安奕菲翻看着孩子们送的感谢信,信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谢谢姐姐,我会好好学习”,安奕菲眼眶湿润:“这是最珍贵的实践成果。”
团队离开瓦岗镇时,夕阳洒在硬化的村道上,孩子们追着车挥手告别。车窗外,红色故事在延续,数学知识在生根,青春力量正悄然赋能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这场扎根基层的实践,不仅让团队成员读懂了乡村,更让他们明白了“知行合一”的深刻意义——初心在实践中淬炼,价值在服务中彰显。(通讯员 高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