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千年鼓声再响,非遗传承引领乡村文旅新风尚

发布者: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 [发表时间]:2024-08-19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百舸网宣城8月16日电(通讯员 金鹏)安徽省级非遗项目——磡头老鼓,是中国传统战鼓的一种,历史底蕴深厚。为探寻家朋乡这一传统民俗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8月15日,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兴‘家’立业,‘朋’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磡头老鼓进行深入探访。

图为团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许志军的合影 李秀媛摄

磡头老鼓起源于唐朝,是“忠烈显圣王”许远与张巡在安史之乱时,协力守睢阳城时用的战鼓,也成了后来磡头老鼓的雏形。磡头村许氏自明、清以来,为祭祀这位“忠烈显圣王”,村民们在重要节日都会用磡头老鼓来祈求丰年和鼓舞人心。

图为非遗传承人许志军传授敲击技巧的场景 陆欣妍摄

许志军,县级磡头老鼓非遗传承人,在磡头老鼓技艺方面具备着深厚的经验积累。作为非遗传承人,许志军致力于磡头老鼓技艺的传承与发扬,他通过教学、表演等方式,吸引更多人了解并学习磡头老鼓,为这一传统文化的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团队成员的深入探访,磡头老鼓这一古老艺术形式被再次唤醒,它不仅触动了人们的心弦,激发了文化的共鸣,还引领了乡村文旅的新风尚。而在这背后,是许志军,这位与磡头老鼓紧密相连的守护者,他的热情如火、执着如铁、奉献如金,不断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磡头老鼓被称为是“扁鼓”,鼓身相对较低矮,鼓面直径和具体尺寸因地域、流派或制作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然而,作为战鼓的一种,磡头老鼓的鼓面直径通常足够大,敲击时会产生浑厚有力的鼓声,以满足战场或庆典等场合的需要。

磡头老鼓的演奏方法包括多种敲击技巧,主要有单击、双击、顿击、闷击等。在集体演奏中,演奏者往往需要十足的默契才能共同演绎颇具节奏感的力量之美。为了让大家能够尽快掌握不同曲目的节奏,许志军往往提前把曲目的信息抄在一块白板上:他“咚”和“锵”两个字区分重音和轻音,用下划线的方式展示节奏的变化,一目了然。磡头老鼓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情感的载体,若能全情投入、齐心协力,便会气势恢宏!

图为非遗传承人许志军带领村民演奏老鼓的场面 陆欣妍摄

“技艺的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许志军深谙这个道理,“现在还有很多人愿意来学习磡头老鼓,那么我们就不会让这门技术消失。”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他说:“心怀热爱,自有万般精彩。”技艺是虚无的,因为它藏于匠人之手,匿于茧痕之间;技艺又是永恒的,因为总有一群人矢志不渝,守护其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非遗传承人许志军的场景 李秀媛摄

传承不仅仅是非遗传承人的本分,更离不开政府的统筹规划。在当地政府和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家朋乡组建了第一支磡头老鼓艺术团。这支艺术团每逢重要节日和文化活动都会外出进行演奏,将磡头老鼓的魅力带到更广阔的地方。他们已经去过绩溪、宣城、合肥等地表演磡头老鼓,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磡头老鼓不仅在家朋乡内部得到传承和发展,还逐渐与当地的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相融合。在每年的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期间,磡头老鼓都被列为开场节目,成为展示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

展望未来,相信在家朋乡政府、传承人以及当地民众的携手共进下,磡头老鼓必将在未来绽放出更加辉煌的光芒,阵阵鼓声也将伴随着村民们的呐喊声继续响彻在皖南大地上。

投稿: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 金鹏

审稿: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 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