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新闻学院:白局传颂南京声音,曲音悠转展现乡土民情

发布者:新闻学院 [发表时间]:2024-08-14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百舸网南京7月21日电通讯员 沈亚楠)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新闻学院“南京白局——让乡音流传”暑期实践团队于7月21日踏上了寻访之旅,前往南京民俗博物馆,深入实践调研,探寻南京白局的时代价值。

图为实践团队与白局表演人员合照   现场观众摄

白局,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起源于江苏南京属于联曲体说唱艺术,白局曲牌大多来自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富有江南特色白局的伴奏多采用江南丝竹乐器,如二胡、琵琶、三弦、竹笛等,再配上板鼓、碟盘、酒盅等特色打击道具,表演起来十分生动有趣。一场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表演内容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历史传说、节庆民俗、方言俚语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地方特色,被誉为南京民间文化百科全书。对于研究南京方言人文风俗有很高的历史贡献,2008白局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南京的一角,古色古香的茶馆内,白局表演者们用地道的南京方言,结合独树一帜的曲牌填词,配以轻松的唠嗑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初听白局,被其悠扬的旋律、韵味十足的唱腔所吸引。王老头配茶壶盖》《我的家乡在南京》《机房苦》等经典曲目都紧贴时事新闻和大众生活,白局词中云:“金陵古韵,秦淮水调,白局唱响江南好。”完美地概括了白局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

图为白局表演《机房苦》   沈亚楠摄

在表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观众以家庭为单位占据多数于是随机挑选了几位观众进行采访就了解途径,观看感受,观看目的实时进行反馈,以求实现白局更好地传承。其中偶遇南京财经大学校友,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他,认为在参观民俗博物馆,感受氛围的熏陶的同时,还可以更多地借助小视频来达到宣传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需要与时俱进,外出巡演,招收小学徒、电视宣传等都是传承的方法,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广白局艺术。与此同时,还要把握好度,既要继承白局的优秀传统,又要让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出现抛弃传统的现象,正如白局词中所言:“古韵今风,白局新唱,传承创新两相宜。”

最后,此次实践调研的亮点之一,是团队有幸目睹了表演者的排练现场。演出后,非遗传承人黄玲玲老师耐心指出问题:“这句的末尾要再上扬一点,这个地方要注意停顿,手上的动作保持久一点……”黄老师精益求精,每一句的曲调、发音、表演者的动作神态语气,一一指导,亲身示范。这些表演者大多不是全职,他们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动力,成为了非遗文化传承的燃灯者,其中有小学生、大学生、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为传承和发扬白局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白局表演排练现场   胡嘉欣摄

通过参与白局的非遗传承体验,团队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白局,这一古老的曲艺形式,历经沧桑,传承至今,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新时代青年,深知责任重大,将继续努力学习,创新传承方法,为传承和发扬白局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投稿:新闻学院  沈亚楠

审稿:新闻学院  胡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