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创新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会计学院:探寻南京非遗,关注传承现状——南京白局的调查研究

发布者:会计学院 [发表时间]:2020-08-22 [来源]:团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古老曲种,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锦织机房,盛衰随着南京织锦业的发展变化而起落,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因源自南京、唱曲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南京白局"。2008年,南京白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南京白局的传承现状依旧十分令人担忧。

近日,会计学院本科生组成的“梨园行”戏曲公益团队走访多处,从南京白局起源地、传承人等多方面了解南京白局的发展与传承现状。

云锦白局一同没落

南京白局以南京云锦机房工人一边劳动、一边说唱为表演形式。用南京方言说唱身边的生活,讲稀奇古怪的事物,谈金陵四十八景,也唱江南江北和周边地区的小调,倾吐心中的郁闷,抒发情感,宣泄对当局的不满,并用土语描摹水深火热的生活。在南京云锦进行申遗的过程中,就想过将两者进行打包申遗,可惜后来以失败告终。尽管现在的南京白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发展也和南京云锦一样,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时期。

白局传承青黄不接

南京白局传承人黄玲玲和徐东宝已经在南京白局的舞台上合作了近六十年,在耄耋之年,黄玲玲与徐东宝仍奋战在白局传承的一线。他们表示,他们的老师从小便对他们严格施教,弥留之际仍对白局放不下心,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将白局好好地传承下去。

但是,谈及南京白局的发展,黄玲玲十分痛心, “要培养戏曲人才还得从娃娃抓起。因为现在很多人为了名利学习南京白局,又或者是单纯只是作为一项兴趣爱好来学习,真真正正加入传承体系的人少之又少。前些年,在白局无人问津的时候,我女儿辞掉了工作,和我一起从我们自己家的娃娃抓起。所以,我的孙辈平日有空都会来剧团参加演出。”

(图为团队队员采访南京白局传承人黄玲玲 张淑琪供图)

剧团经营艰难困苦

2015年春,南京白局传承人黄玲玲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不辜负白局这一说唱艺术,为了更完整更好地将真正的南京白局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她拿出自己的20万退休金成立了南京金陵风白局曲艺团。剧团成立后,虽有政府的资金支持,但现代审美与过去大相径庭,白局演出的观众少、经费不足成已然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黄玲玲又不得不用自己的钱来补贴职业的白局艺人。

(图为团队队员前往非遗教室观看疫情后的第一次排练 张淑琪供图)

(图为疫情后南京金陵风白局曲艺团第一次排练 张淑琪供图)

白局发展需要创新

团队队员和一些戏曲爱好者一起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参加了“南京白局夏令营”。在南京金陵风白局曲艺团的指导下,进行了南京白局的说唱与舞台体验。团队队员张淑琪是一位南京人,她是到了初中才知道南京白局的存在,这些年来一直通过一些新媒体平台关注南京白局的发展。她表示,其实现场欣赏白局和在网上看白局的表演视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而且现在的白局比以前更贴合现代发展,相信白局的发展会渐渐明朗的。

在中国云锦博物馆的采访中,来自南京体育学院的李同学说,“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变化的,大众的审美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果南京白局不能跟上现代发展,它的大众认知度就上不去,发展也会受阻。”

(图为团队队员采访李同学 张淑琪供图)

通过此次调研,“梨园行”戏曲公益团队的同学对南京白局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到了南京白局独特的艺术魅力,未来会主动投身包括南京白局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的宣传活动,助力中国传统戏曲不断传承下去。

(通讯员 张淑琪、张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