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创新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会计学院:小南京发展路上的民生建设与文化传承

发布者:会计学院 [发表时间]:2019-09-02 [来源]:团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方小小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一条窄窄的小路。对于许多漂泊在外的人来说,带不走的是故乡,赶不走的是乡愁。乡愁是一个地区带给人们最独特的感受,也是乡村最有味道之处。

随着乡村经济发展水品的提高,乡村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前的乡土味却越来越淡。许多乡村通过发展产业逐渐实现脱贫,乡村的辨识度日益模糊。为探寻“精准扶贫视角下乡土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结合机制”,南京财经大学“乡愁何处起涟漪”团队走进安徽省金寨县小南京村,感悟民生,探寻当地保留的乡土文化。

77日上午,我校会计学院“乡愁何处起涟漪”团队前往金寨县小南京村,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走访。刚到金寨,团队结识了一位热心的司机李大叔。在交流过程中,李大叔表示,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关怀,少一些戒备,希望社会稳定,生活越来越好。在之后的一周里,团队走访金寨县政府和小南京村,对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中心、小南京村村委、光伏产业园、果蔬套种示范园、金禾体验园等地进行寻访。

团队合影

团队合影 唐泽瑜

金寨县小南京村位于梅山镇西北的城郊结合部,东与六安市叶集实验区接壤,北与河南省固始县毗邻,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该村借助村企、村校共建平台,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几年建设,一跃成为一个自然古朴、和谐优雅的生态农业观光村。该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在科教文卫各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

IMG_20190705_085521

小南京村风景 顾怡

破茧成蝶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一座城市想要进步,一个村庄想要致富,都不能墨守成规,而必须推陈出新,吸收新鲜的血液,跟紧时代的步伐,才能创造不一样的精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唯有破茧成蝶,方能获得新生。一个国家是如此,作为国家组成部分的一座城、一个村更是如此。

作为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小南京村正在经历破茧而出这一过程,目前已实现了乡村脱贫。村民们不再以种田维持生计,大部分人家建起了小洋房,村里开通了前往县城的公交,办起了小学,开设了体验园与农家乐,打造了原生态的乡村旅游基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体验与参观。小南京村的蜕变不仅得益于国家政策方面的扶持,也与当地的人有关。

幸福之家

幸福之家 顾怡

小南京村主要旅游地——金禾体验园是由著名企业家董金合创办的。作为金寨人,董总在成功后不忘家乡,致力于家乡的经济建设与人文建设,他曾感叹道:“我特别感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是他们给了我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使我在艰难困苦面前,始终能够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孜孜不倦、兢兢业业的心态。尽人力,达天命,修炼人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在小南京村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团队对当地村民的进行了访问。在采访过程中,团队切身感受到当地人的朴实纯粹、勤劳勇敢。他们大都岗位平凡,角色普通,过着平淡的生活,也安于这种无华的生活,他们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着每一个来访者。

金禾农庄宣

金禾农庄宣 顾怡

在小南京村发展过程中,当地村民与村委等相互配合,积极实践,办起了乡村旅馆、农家小院,建起了金寨小学、农耕博物馆。据当地村民反映,过去,村民们依靠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只能得到微薄的收入,靠政府每年的几百元补贴勉强维持生计,当地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现在,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手段,小南京村实现了土地流转,建设了光伏产业园,也吸引了不少果农回乡发展,办起了创意旅游农业,对当地资源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利用。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当地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

-4b132c25dc856522

果蔬套种园 顾怡

传承农耕,留住根与魂

在走访期间,“乡愁何处起涟漪”团队结识了一位老物件收藏家——漆威。为了不让老物件消失,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那些老物件,漆威创办了农耕博物馆,并被请到各大院校进行展示与讲解,让老物件继续流传下去,也让年轻人感受到老祖宗的智慧。

漆威2

漆威 顾怡

“要留住大别山的根与魂”,漆馆长这样说道。农耕博物馆中的藏品种类多样,大到运输用的独轮车,小到过去的布鞋、油灯等,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都让人感受到老物件的魅力,也让人深刻体会到老祖宗的智慧与汗水。农耕文化、名俗文化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正是这些过去的种种,成就了现在的一切。

漆威

漆威向团队介绍独轮车 顾怡

注重民生不光要建设好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建设同样重要。在大家忙着走出村子的时候,不放回头看看,感受一下家乡的温暖。心中的乡愁提醒着大家怀念家乡的韵味,传承乡土文化。

文编:顾怡

摄影:顾怡、唐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