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创新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应用数学学院:深入调研方言的消逝危机,探索传承的多种可能性

发布者:应用数学学院 [发表时间]:2019-08-29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另一个现象引起了团队的重视——中国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正逐渐被边缘化,方言的使用范围日渐萎缩,人们的使用能力也日渐衰微。

队员采访保安有关方言的现状 鲁锦秀

针对此种现象,7月11-17日,我校应用数学学院“江南雅音”实践团队一行4人分别在江苏各城市南通,苏州,泰州等地街边展开调查,收集各个年龄阶段的受访者们关于方言的看法。

通过调查,团队发现并总结出下述现象:

方言的使用场所日渐萎缩,使用能力也似乎日渐衰微

调查发现,就从对方言掌握能力和使用频率而言,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受访者中只有46.15%的人认为自己非常精通,已然不足半数,说得不够熟练的占比37.61%,而只能听得懂的人数却在逐年上涨,现占比16.24%。与此同时,调查发现大多数能精通方言的都是30岁以上的人群,而青少年或是操着半生不熟口音讲话,或是只会讲普通话,对方言则是听听就好。那么更进一步的,在阅读思考时使用方言更就像是天方夜谭了。

题目:你对方言是否熟悉? 鲁锦秀制作

 

这种现象细思极恐,须知语言和思维是一体的,年轻一代对方言的不甚熟悉恰恰暴露了其思维方式日渐单调,多半都为普通话主宰。不得不忧虑的是,再过20年,如今的青年人成家立业生子,新一代青年何处去寻这种带有浓郁地方特色和独特思维的传承呢?

许多中年人都自以为讲了一口标准的方言,其实不然。他们用普通话思维,“翻译”成方言讲出来,这样的方言,听来别扭,失去了最原始的味道。大部分方言的语法、句式、用词都与普通话相差甚远,保留了较多古汉语的南方方言尤甚。用普通话的思维翻译成方言显然生硬得可笑,但认为自己方言水平甚是标准的却大有人在,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方言”被现代人扭曲为“方言式普通话”。长此以往,方言的独特词汇、语法、句式都讲丧失,不断向普通话靠拢,这便是一个丧失多样性的不可逆过程。

方言的生存环境也在极度恶化中,大中小学等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要求,全面禁止使用方言;影视传媒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除广东外的绝大部分地区停播了纯方言类节目(包括方言类配音节目);而平面媒体更是鲜有方言类读物。方言的使用被严格限制,载体更是因人为破坏而不复存在,那么方言被人们抛弃也是顺理成章的。受访者大多数都是在与亲友沟通中使用方言,除此之外,由于当今的社会人口不断流动,工作学习中很少会使用到方言。方言所能生存的土壤面积正在不断缩小。

队员采访老奶奶关于方言的看法 鲁锦秀摄

对待方言态度一边倒——方言必须被保留

可喜的是虽然方言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但是约70%的受访者都表示,即使在普通话如此普及的今天,方言仍然有传承的必要;另外26%的人则认为顺其自然就好,这会是时代的选择。看来,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根”的呼唤,对每个人的意义都是异乎寻常的重要。

普通话如此普及的今天,方言有无传承必要? 鲁锦秀制作

针对广电局禁方言剧的行为,团队也做了调查,62%的受访者都认为这个举措毫无意义,相反,还减少了文化传承的途径。

许多人对国际化大都市的地方文化存在偏见,尤其是对其方言缺乏尊重,认为国际化大都市就应该讲普通话,不该保留方言,甚至有人指责当地居民使用方言是“不文明”、“粗鄙”的行为。就此,团队的调查中显示,95%的受访者认为国际大都市理应拥有自己的方言横向比较一下,布鲁赛尔的佛拉芒方言,巴赛罗那加泰隆尼亚方言,都是该国区域性的方言。而罗马、雅典的意大利语、希腊语的使用人口都远远比不上我国的吴语上海话,但不妨碍它们成为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的大都市。际化大都市也不需要牺牲本地方言,尤其需要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

方言预期前景向好,留存现状堪忧

面对日渐势微的大势,方言究竟是已日暮途穷、无力回天,还是能披荆斩棘、力挽狂澜?对于方言前景的预期,团队深入进行了一番调查。65%的受访者认为方言不会灭亡即必将力挽狂澜,其中51%的受访者认为方言与普通话在找到平衡点的情况下可以和谐共存,59%的人群认为方言的流失现象与时代的快速发展有些许关联,79%的受访者认为保护方言的最有效方法是父母的悉心传教。此外,学校组织和综艺媒体传播也被认为是颇为有效的。有受访者提出学校如今已经需要“角色切换”,从“推广普通话”的角色切换至“保护方言”的角色中来,开设相关方言类课程,以传承地方文化。

方言传承通过何种方式更有效? 鲁锦秀制作

语言萎缩同时也是地方文化的萎缩,支撑起文化金字塔的便是各地方文化,而传承个地方文化的,便是各地方语言。今日,地方文化严重萎缩,传统戏曲已经几乎没有年轻人问津,即便有也如前两年之昆曲般,图一时之时髦。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戏曲所用语言都听不懂,如何欣赏?金字塔的下层已然萎缩,上层自不可能独善其身,即便暂时望若空中阁楼,亦只是镜花水月。解放后,我们曾创造出大量优秀文艺作品,不少经久不衰,即便今日亦深受不同人群喜爱。而今时今日,尽管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乏善可陈。我们感叹传统文化衰落时,却没有想过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在将其摧残;我们在大声疾呼中国缺少自己原创的优秀作品时,却对地方文化基盘的崩溃弃之不顾。

方言的明天在何处,日常交流或特殊的非遗?吴侬软语是否终于也要高不可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