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创新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新闻学院:走进江苏省灌南县大塔村,探访乡村党支部书记的扶贫工作

发布者:新闻学院 [发表时间]:2019-08-25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精准扶贫”提出六年来,贫困户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在扶贫一线默默工作的扶贫干部却鲜受关注,于是我校新闻学院“记录者”团队以扶贫干部为主角,在全国7省展开调研。8月22日开始,新闻学院“记录者”小队江苏分队赶赴江苏省灌南县大塔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8月22日,小分队来到大塔村村委会,见到了仍在工作的刘华书记。在与刘书记交谈的过程中,小分队了解到,在刘华初任书记时,大塔村面貌可以用“123456”来概括:村集体负债100万元、村里只有书记和妇联主任2个正式干部、村委会连续3次换届选举失败、党支部4年没有发展党员、唯一的产业就是5个小商店和5个小鱼塘、村里6个村民小组,共计532户、2680人。

大塔村村委会 金树文

在面对这个“全县软弱涣散村”时,这位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村官,她一不哭、二不逃,用娇小的身躯扛起改变一个落后村的重担。小分队了解到,刘书记从接手这个村的那一天,她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从这个村的村容村貌开始改变。首先,刘华书记新建党群服务中心498平方,然后为村里新建电灌站1座,防渗渠7.1公里,大小桥梁37座,水泥路6.9公里。

并且刘华书记还大力实施改水工程,划分片区定职责、主动上门做工作,让全村532户吃上安全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刘书记利用合作社258亩地和6个鱼塘优势,进行稻鱼混养,带领4名农户长期就业。同时,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引进外部资源育植红颜草莓苗30余亩,亩产值达到2万余元。

村对虾养殖塘 金树文

在调研的过程中,小分队也发现了这位村支书在扶贫工作中的困难。首先,村子里部分扶贫对象年龄大、缺乏劳动力。然后,就是村子贫穷根源不在外部环境而在于没有积极进取的心。为了解决问题,在村里经济条件初步改善后,村委会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来帮助年龄大的村民实现再就业,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一般为打扫村里垃圾等较为轻松的任务。但是岗位较少,且村里财政无法提供高工资,因此这一方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龄老人的脱贫问题。

公益性岗位表格发放 金树文

小分队成员在对刘书记的采访过程中,发现草莓大户王先生与刘书记的谈话直击心理“穷”的问题。王先生直言不讳地说出大塔村村民思想懒惰的现象,因为他曾毫无保留的教村民草莓的种植技术,但是发现村民却是应付了事。而且,小分队了解到,当地的土壤十分适合种植草莓,而且不存在销售困难问题,然而村民在种植水稻就能温饱的现状下,贪图安逸,没有太强烈的意愿学习新技术。刘书记叹气道,“本来引进红颜草莓是希望村民能够学习技术来改变当地的种植结构,借此实现脱贫致富,结果大家没有意愿学习。”

红颜草莓养殖基地 金树文

通过在大塔村短暂的调研了解,小分队明白了基层的扶贫工作是有困难的,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工作是艰辛的,他们是直接面向群众的干部,工作的环境错综复杂。对于他们的工作,社会要尽可能提供帮助,要理解他们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