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创新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公共管理学院:走近养老产业链,探究文化养老多元融合模式

发布者:公共管理学院 [发表时间]:2019-09-01 [来源]:团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团队成员在仙林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合影 通讯员 冯睿劼 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化社会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在物质生活极大程度上得到了切实保障和满足的同时,也不断加强了对高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文化养老”理念的提出与发展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文化养老是一种将传统文化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在满足老年人保障性养老的基础上培养老年人积极的养老理念,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文化环境,为其搭建情感交流、文化健体、学习娱乐、文化休闲活动的平台,使广大老年人走出自我封闭的空间,适应不断发展的新社会,开阔心态,充实精神。

为探究文化养老新模式,815——27日,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夕辉尤耀”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的方式对南京地区多家老年大学、党群服务中心和私人养老机构,对各类机构提供的文化养老服务供给进行调研,探究文化养老供给主体的多元融合创新模式。

老年教育最直接的供给者——老年大学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课程设置的丰富性和与老年人需求的匹配度直接关系到老年教育供给质量的优劣。团队对金陵老年大学、江苏省老年大学、江苏青春老年大学、南京大学老年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老年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老年大学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招生简章中的课程进行了统计分析。金陵老年大学、江苏省老年大学、江苏青春老年大学的课程按类别划分,每一大类中包括多种小类课程。例如江苏省老年大学的语言书画类包含:英语、旅游英语、诗词、行楷中级等课程。虽然另外三所高校创办的老年大学的课程并未区分大小类,但团队通过归纳得出,舞蹈、文学、器乐、声乐、摄影是每个学校都有的课程。说明老年大学较一方面注重培养老年人艺术方面的才能,让老年人得到艺术熏陶;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生活实用技能水平,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利。

由于各个老年大学的课程名称不尽相同,且课程总数、细分课程数不同,为分析目前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侧重方向,团队成员对以上六校的课程划分为以下八大类:文史语言类、书画类、舞蹈类、实用技能类、卫生保健类、器乐类、声乐类、生活艺术类,并计算得出各类课程所占比例。统计结果显示:实用技能类所占比重基本位于首位,书画类、舞蹈类比重较大;卫生保健类课程未能普及,比重悬殊较大;除南京理工大学老年大学外,其余调查学校生活艺术类课程比重基本偏低。

目前各大老年大学侧重于开设摄影、智能手机、影视等实用技能类课程以及书画、舞蹈类课程。一方面致力于与时俱进地培养老年人的生活能力,顺应电子信息化的潮流,让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运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老年人的生活便利化;另一方面注重培养老年人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兴趣。但不足的是,有些学校并未开始卫生保健类课程,即老年大学对该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

老年大学学员王兴德为团队展示他被聘为书法教学督导的聘书 通讯员 冯睿劼 摄

老年教育最基层的提供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政府机关设立在基层的,集文化学习、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图书阅览、团队活动、休闲娱乐、展览于一体的、覆盖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服务所需的综合型、多功能的服务中心。团队通过随机抽样,对南京市玄武区、栖霞区、建邺区、雨花台区、秦淮区、鼓楼区、江宁区以及浦口区的社区活动中心(现改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电话采访,共计调研了31家党群服务中心。

据统计分析,南京市绝大多数社区都有开设棋牌休闲类活动和舞蹈健身类活动,分别占调研社区的77.42%74.19%。在棋牌休闲类活动中,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女性大多参与社区自发组织的广场舞和广播操等。棋牌和舞蹈成为了当下老年人最传统、最主流的文娱养老方式。

在调研的社区中,有将近一半的社区开设了书法、戏剧、绘画等艺术熏陶的课程,并且社区有聘请相关专业人员为老年人进行艺术类课程的培训。仙林新村社区委员会戴慧女士告诉团队,社区每年都会和当地的老年大学合办老年书画作品展活动,该活动很好地引起了老年人对书画绘画的热情,在闲暇之余来到书画室进行创作练习。建邺区蓓蕾社区活动中心负责人也表示,他们同老年大学也有过一些合作,比如在春节时期,聘请老年大学教师到社区为老年人知道写春联,贴春联等传统文化知识。

此外,51.61%的社区还未老年人提供了医护急救、卫生安全等基础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在被调研的31个社区中,茶亭社区在技能培训类活动中开设了智能手机,平板使用培训等电子产品培训,让老年人紧跟时代的潮流,做科技养老者。

图为社区活动中心提供的活动大类

图为社区活动中心的活动场地配置

社区在传统的棋牌和舞蹈健身之外,更多开始关注老年人的艺术熏陶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宽老年人的文化养老方式,但是其覆盖面仍然比较小。其主要原因有:社区缺乏专门为老年人提供艺术、技能类专业课程的资格人才;部分社区因为缺乏相关配套的场地设施而无法开展此类活动。

团队成员访问明园社区居委会 通讯员 冯睿劼 摄

老年教育最潜力的创新者——新型养老服务机构

国务院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至2019年我国老年人已基本实现物质层面的养老需求,进而更加关注自身精神层面的文化需要。但是,经调查发现当下传统的养老模式存在以下几点矛盾与问题:

养老需求与服务供给的错位。在传统的养老院、安养院等养老机构仍然是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服务需求为主,而对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和文化涵养关注较少。

服务质量参差。即使少部分养老机构提供文化养老相关的服务,他们的文化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同时缺少专业人员来提供文化教育服务。

场地与资金受限。养老机构着重提供老年人基础生活保障服务,用于建设文化服务的资金和场地受到限制,仅仅停留在“棋牌室”“活动室”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文化养老服务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与市场合作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养老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专业、细致的文化养老服务。

以悦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例,悦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与南京市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合作,向周边老年人提供以下服务。

老年大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机构提供场地,机构成立老年大学,专业授课老师为老年人提供书法、绘画、烘焙、智能手机等课程,满足不同老年人需求,丰富老年人生活。

科普讲座。机构为周边合作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专门的教育人才资源,协助社区开展老年人科普讲座等文化活动。

文艺演出。机构与义工团体合作开展戏曲、歌唱的教学课程,并且共同组织老年人开展文艺演出活动。

团队成员采访悦华洪武老年服务中心银发顾问 通讯员 冯睿劼 摄

团队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发现,街道与养老机构共同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养老服务的合作形式——“1+n”创新养老模式,能更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更契合老年人的实际文化需求。

团队对1+N模式进行深入调研发现其核心首先是通过各机构为基础,以N个社区为居家养老服务支点,通过智能化手段,将服务提供到家。其次,针对不同服务客群,在解决中低端刚性需求的同使提供满足高端个性化需求,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需求。1+N模式以老年需求制定服务的理念,结合社区实况,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养老文化服务。与老年大学、与当地街道社区文体服务中心、义工团体开展合作,或以机构设立老年大学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书法、绘画、烘焙等多项课程,丰富了老年人的养老生活。

团队建议将1+N模式进一步拓宽,以养老机构为主体,政府提供项目的购买和政策的优惠,社区提供场地和人员组织管理,老年大学、义工团体作为文化资源提供者参与到文化养老服务中,使得原本独立存在的供给主体能够融合,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文化教育需求,实现了老年教育更有效的养教结合。